信息系统与信息工程研究所
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喜报!周毅教授获得2025全国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

信息来源: 原创 发布日期: 2025-11-12 浏览次数:


2025年11月8日,由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、华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主办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协会、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全国20多家高校和机构协办的“产学合作、协同育人”2025第八届全国高校“人工智能+数字经济”教育教学创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,聚焦“人工智能+数字经济”专业建设、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,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的战略定位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、重庆师范大学校长王国胤、汕头大学校长郝志峰、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原主任李普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,来自全国产、学、研、企等各界代表14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。

周毅教授荣获“2025全国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”,并作为获奖代表在大会上发言。他提出三点建议:

第一,深化“AI交叉融合”的顶层设计与实践路径。未来的突破性创新,愈发依赖于不同知识体系的交汇。建议大胆突破传统学科壁垒,探索更灵活、更具弹性的“人工智能+”交叉学科培育体系、课程模块和科研组织模式,形成融合创新课程群,鼓励跨院系、跨专业选课和跨团队开展研究。

第二,强化“数智赋能”与“人文关怀”的双轮驱动。在培养学生掌握先进算法和强大算力应用能力的同时,更加注重科技伦理、社会责任与人文素养的培育。人工智能是工具,而决定其价值导向的,永远是背后的人。建议引导学生思考技术的社会影响,树立“智能向善”的价值观,确保技术进步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整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。

第三,构建更加开放、动态、面向未来的产学研协同生态。高校需更主动地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,与企业共建联合研究院、创新中心,共同定义前沿问题,共同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。推动教师与企业专家双向流动,将最鲜活的技术变革与产业洞察带入课堂,同时也将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。

最后,周毅呼吁业界同仁共同携手,勇于探索,敢于创新,为构建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贡献力量。

正如国家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强调,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,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,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,强化算力、算法、数据等高效供给。全面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,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、文化建设、民生保障、社会治理相结合,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,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。此次第八届全国高校“人工智能+数字经济”教育教学创新论坛的成功召开,旨在推动“人工智能+数字经济”领域的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协同发展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,为推动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创造机遇。